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緬懷已逝去的老藝術家們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正在听今年的快乐男生张杰演唱的《年轻的战场》。张杰用完美的嗓音将一首美丽的歌曲演绎的有些悲怆。我看快男,不要鄙视我。我喜欢张杰,我想很多人喜欢他。拥有完美的嗓音和技巧,拥有孝顺的心,只是想给家里分担负担。我相信那不是炒作。但是最后实力输给人气,是无可耐何的事情。但是,遗憾,使得成功更加美丽。

同样给我带来遗憾的,是那些逝去的艺术家们。那些曾经给过我们欢笑和感动,悸动与沉思的艺术家们。他们都是上帝的儿女,上帝派他们下来安慰在生活中艰难前进的人类,并启迪我们向着更加接近上帝的地方前进。可是上帝太疼爱他们了,不忍心让他们再在世间受苦,于是将他们一个个的接回他的身边去了。

尽管他们已经回去了,可是人们还是不能忘怀,会时常的想起他们。即使已经过去了许多年……

赵丽蓉/高秀敏

赵老师,她已经回去了很多年了,但是觉得仿佛还是活在我们身边,或者只是昨天去了别的地方。虽然已经看了很多遍的东西,再看的时候,依旧是那么的好笑。她塑造了那么多的经典的角色,是如此的深入人心。那是承载了我们逝去的年华的重量,无人可以取代,无人可以超越。

高秀敏,每次出场都带有东北人的豪爽气概,嘹亮的嗓门,豪爽的大笑。很真实,很生活。想你的时候会去听《丁香花》。

陈晓旭

她永远是真正的林妹妹,不管人们是赞美她还是诋毁她。在真正见到她的那一刻,我是真正的被她给吸引了。至少在我心里,陈晓旭就是林黛玉,林黛玉就是陈晓旭。小时候看《红楼梦》的时候不解风情,而且在大人眼中,《红楼梦》是我们小孩子所不能看的。高中的时候开始看《红楼梦》原著,被书中林黛玉的魅力所倾倒,甚至连她的小性子都无可救药的喜欢上了。大学里在网络上,第一次真正完整的看完了电视剧,但是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张照片。陈晓旭扮演的林妹妹身穿少见的红色衣服(印象中她总是穿着青色的衣服),在湖边恬静的看着一本书,很认真。完美的古典美女。惊艳的感觉。

杨德昌

这个在台湾与候孝贤齐名的导演,久闻其名,也很久就想看他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可是很惭愧的是,直到在报纸上不小心的一瞥,看到了他去世的消息,很是震惊之后,才想起来去找来看看。于是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时候,就下来了《一一》和《少年杀人事件》。更加惭愧的是,由于不清晰,《少年杀人事件》至今仍静静地在我的硬盘上,没有去看,几次开了个头,却总是没有静下心来去看。艺术家的作品就是艺术品,要用一种很崇敬和惶恐的心去鉴赏,轻易的去看一个可以称之为艺术品的电影,是一种亵渎。不过《一一》确实是给了我很大的震惊。震惊于导演的功力,他给摄像机安上了一个广角镜头,小小的摄像机拍出了大大的世界,而且是大大的复杂的社会。这里面有儿童的问题,青年人的问题,中年人的问题,还涵盖了台湾的经济顺便讨论了下人生。印象最深刻的有两处:一是片中胖子对婷婷说的关于电影的看法,他说电影是时间的艺术,看电影会使我们的生命延长一倍,因为许多我们生命中注定不会发生的事情,都会在电影中体验到,所以在电影中我们的生命被延长。我一直就是这么认为的,电影一直是为我们打开一扇扇门,有的门里是我们怀念的,有的是我们所向往的,而有的是我们想都没想过的。另一个则是婷婷的爸爸一次晚上回家,见妻子在痛苦,因为她每天在陪昏迷的婆婆说话的时候,蓦然的发现,其实她每天的生活都是在重复昨天,每天的生活用几句话就说完了,生活是这样的索然无味,枯燥,活几十年和一天有什么不同,那过去的几十年,仿佛是白活了,在未来的几十年,为什么而活呢?生存的意义瞬间坍塌,不由得泪流满面。虽然我还没有开始真正的生活,一直都是在学校里面,但是电影里所表达的地方,我也能感同身受。有的时候,瞬间就失去了生活的目标,活着,仿佛真的是多余的事情。

片中对爱情进行了鲜活的描写。中年人的无奈与怀旧,青年的快乐与忧伤,放肆与张扬。竟然还有少年的懵懂。片中充满了太多的隐喻,看一个电影,仿佛经过一生。

这个就是我眼中的《一一》,每个人眼中的《一一》都应该不一样,因为它包含了太多的东西,每个人看它的时候都各取所需。

杨德昌大师,只这一个,便称得上。

候耀文/马三立

不记得是那个相声了,只是记得他那几声惟妙惟肖的狼嗥,还有那心急如焚的模样,每次想起来都要心中一笑,可是现在他不在了。还有马三立,总是会怀念他那瘦小的身躯,还有那句“逗你玩”。小的时候,总是盼望着新年,因为新年有新衣服穿,有好东西吃,还有,就是精彩春节晚会看。那个时候半年没有一台晚会看,春节晚会自然受宠。现在几乎每天都有晚会,你春节晚会再好,也不会出多大的新了。所以每年的春晚总是骂声一片。在当时的时候,相声可谓是重头戏了。曾经那么多精彩的相声,现在看来,虽然已经几乎能背下来了,可是看了依旧会笑。现代传媒的发展毁了相声,仿佛相声在现代社会也越来越艰难。以前那么多精彩的段子包袱,现在的相声仿佛都是不咸不淡,偶尔出来个包袱还是在某个网站上看的笑话或者是半年前转发过的短信。人变得丰富复杂了,快乐便难了。集体怀念那个相声时代。

文兴宇/英格玛·伯格曼

两个人可以说没有什么联系,一个是中国人所熟悉的喜剧演员,塑造了很多令人难忘的角色;一个是瑞典的电影大师,可以说是电影史上的传奇。可是一个日子将他们联系到了一起,那就是,2007年7月30日,是上帝接他们回家的日子。

文兴宇,提起这个名字就想起他说话一顿一顿的,很有特点。最深入人心的角色还应该是《我爱我家》中的老爷子吧,可是当时该剧在热播的时候,记得是我十岁左右吧,那个时候我们家还很穷,没有电视,所以就没怎么看过,可是以后零星的看过一些,觉得很搞很好笑,真的挺经典。(同样我很喜欢的还有当时的《成长的烦恼》),今天上网,照惯例打开新浪的博客首页,没想到竟然看到“纪念文兴宇”的标题,心中一惊啊!又一个,为什么是又一个呢,因为前不久的候耀文去世,现在是文兴宇,仿佛我们这一代所熟识的喜剧艺术家正在一个个的消失。

而对于英格玛·伯格曼,只是听说过,只有一部他的作品《第七封印》,那个据说很深奥的电影,我被吓坏了,我还太年轻,太浅薄,不能承受生命与死亡这么沉重与严肃的话题,一直没敢去碰。朋友看到后想看的时候,我总是先告诫他,这个很难懂,然后我就去睡觉或者做别的事情,醒来后见他在电脑前昏昏欲睡的样子,心里总会有点小得意,小样,说你看不懂吧你还不信。没想到还没等我开始看,他已经先去了。相信有一天,我会看懂。

当一个我们熟悉的艺术家去世的时候,感觉真的很突然。其实,我们仿佛淡忘了,艺术家也是人,也会生老病死,只是他们在荧幕上的形象太鲜活,以至于使观众把他们永远的定格在那一幕上,殊不知,在他们的形象在荧幕上依旧年轻的时候,他们的容颜已经苍老,身躯已经被病魔侵蚀。于是,他们用生命的离开,作为舞台的最后一次登场,郑重的通知我们,我走了,你可能会怀念我。我们会含泪点点头。

祝在天堂好。

 

⺌顔灬顔○o 2007-8-6 16:23: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站点公告<<<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时光祭<<<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最新日志<<<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日志回复<<<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站点信息<<<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链接信息<<<
 
>>>站点留言<<<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