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一剧之本(二)
第二课:剧本-一剧之本(二)
其实,就在西方某些电影艺术家否定用文字表现影片思想的同时,他们又承认在拍摄影片之前需要先写好电影剧本,如认为“电影存在着非语言表现的思想”的伯格曼却又认为:“写电影剧本尽管困难,但却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可以迫使他首先通过纸上的文字从逻辑上来证明他的影片构思是否确实行之有效。”伯格曼的话至少可以证明这样一点:凡是有逻辑的影片构思,都离不开电影剧本这个“基础”。
此外,西方某些电影艺术家反对写电影剧本,并不等于说在西方就没有编剧或电影剧本,相反,在西方拥有许多出色的编剧和大量优秀的电影剧本。我们只要列出罗伯特·本顿和大卫·纽曼合作的电影剧本《邦尼和克莱德》,罗伯特·本顿参加编写的另一个电影剧本《超人》,玛格丽特·杜拉编写的出色的电影剧本《广岛之恋》,以及罗勃——格里叶编写的富有视觉感的电影剧本《去年在马里安巴德》等便可证明。显然,上述这些剧本并不属于“脚本”或“对话剧本”之列;相反,它们是真正的电影剧本。这些电影剧本为导演提供了极其良好的基础,甚至导演在拿到这样的电影剧本后,一字不改就可拍成电影,因为这些电影剧本是用电影思维写成的,视觉感很强,如玛格丽特·杜拉所写的《广岛之恋》。更何况,西方一些著名导演,如瑞典的伯格曼、英国的大卫·里恩、意大利的德·西卡、美国的奥立伟·斯通,他们自己也写出过许多漂亮的电影剧本(也并非是“脚本”或“对话本”)。为什么这些导演在拍摄前要写出一个详尽的电影剧本来呢?这可能和上面我们引用过的伯格曼的话有关,“通过纸上的文字从逻辑上来证明他的影片构思是否确实行之有效”。可见,我们说西方电影界把电影剧本看成是“半成品”,这是事实,也是一种倾向;但它又不是事情的全部,因为在西方确实还存在着大量的优秀编剧和优秀的电影剧本。
总之,我们不想否认,影视剧本并不等于完成的影视剧;我们也承认,银幕或屏幕形象在表现光影、色彩和构图时,要比文字形象更为直接和鲜明,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把文字形象转化为银幕形象时,有些影视艺术上的处理,如镜头、构图等等,恰恰是需要影视导演加以发挥和补充的‘。但是,最为重要的是,影视剧本已向再创造者们提供出包括思想和艺术这样两个方面最根本的内容。何况,导演对剧本的补充和改动,恰恰也“是在与剧作者那总的、根本的意图相符合”的情况下实现的,因此,“导演在体现剧作者的作品时,总是应当力图尽可能更深刻、更充分、更丰富地展示出正是作者意图中所包含的东西,而不是、自外
面’加进去一些与电影剧本的实质和精神、与它的艺术形象结构格格不入的东西”。所以,虽然一部影视剧的主要创作者是影视剧本的作者和导演(他领导着整个摄制组的工作),一部影视剧的成败也往往取决于他们两个人的努力,然而,正如希德‘菲尔德所言:“一个电影导演可能用一部很好的剧本拍出一部很糟糕的影片,但他绝对不可能用一部很糟糕的剧本拍出一部很好的影片。”这说明,剧本在影视中所起的正是“基础”的作用。
无论是国内或国外电影界的有识之士,都曾肯定影视剧作的“基础”作用。在我国,许多影视界的知名人士都曾极力主张:如要提高影视剧的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影视剧本的质量。在国外。一些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和电影艺术家,也都确认电影剧本的地位和作用。如巴拉兹说:“有声电影诞生后,电影剧本就自动跃居首要的地位。” “自动”二字是说得十分贴切的,它既含有“有声电影诞生后”的那种形势感,又有电影编剧在这种形势下自身得到提高后的那种“当仁不让”的自豪感。
影视剧本的地位和作用,还可以从“没有好剧本就拍不出好影视,,这个角度来得到论证。苏联的杜甫仁科说:“艺术电影是以文学,即电影剧作为基础的,因此,影片的高质量首先要以具有创作上真正的优秀的剧本为前提。”他又把电影剧本的作者称之为“在纸上设计影片的总设计师”。日本著名电影导演黑泽明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就说得更为透彻了:“弱苗是绝对得不到丰收的,不好的剧本绝对拍不出好的影片来。剧本的弱点要在剧本完成阶段加以克服,否则,将给电影留下无法挽救的祸根。这是绝对的。无论拥有多么优秀的导演力量,也无论在导演时做了多大的努力,结果也无济于事。当然,导演对剧本要尽一番努力,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正因为有人把这种努力和导演混为一谈,所以才认为导演能够掩饰剧本的缺陷,那完全是一种错觉。总之,一部影片的命运几乎要由剧本来决定。我甚至认为,抓住一个好的剧本是导演艺术的第一步。”结合中国电影的情况,可以证明黑泽明的话是非常符合实际的:几乎没有一部好影视剧,不首先来自一个好剧本;我们也找不到这样的实际例子,一部好的影视剧竟然是根据一部十分糟糕的剧本拍摄出来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导演才会四处物色好剧本,他们并不认为,剧本对他们的“二度创作”来说是无足轻重的。也正因为如此,当我们的影视处在不景气的时候,领导上也往往要从抓影视剧本的质量开始。影视剧本是“一剧之本”。这已是一句常被影视界强调的话。
在结束对影视剧本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的探讨时,自然也会使从事影视编剧工作的人们产生出一种重大的责任感。如黑泽明所说,“一部影片的命运几乎要由剧本来决定”,这就意味着:电影剧本的地位和作用也只有在有才能的编剧手中才得以体现出来;同时,它也很有可能丧失在一个无能的电影编剧手中。
其实,就在西方某些电影艺术家否定用文字表现影片思想的同时,他们又承认在拍摄影片之前需要先写好电影剧本,如认为“电影存在着非语言表现的思想”的伯格曼却又认为:“写电影剧本尽管困难,但却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可以迫使他首先通过纸上的文字从逻辑上来证明他的影片构思是否确实行之有效。”伯格曼的话至少可以证明这样一点:凡是有逻辑的影片构思,都离不开电影剧本这个“基础”。
此外,西方某些电影艺术家反对写电影剧本,并不等于说在西方就没有编剧或电影剧本,相反,在西方拥有许多出色的编剧和大量优秀的电影剧本。我们只要列出罗伯特·本顿和大卫·纽曼合作的电影剧本《邦尼和克莱德》,罗伯特·本顿参加编写的另一个电影剧本《超人》,玛格丽特·杜拉编写的出色的电影剧本《广岛之恋》,以及罗勃——格里叶编写的富有视觉感的电影剧本《去年在马里安巴德》等便可证明。显然,上述这些剧本并不属于“脚本”或“对话剧本”之列;相反,它们是真正的电影剧本。这些电影剧本为导演提供了极其良好的基础,甚至导演在拿到这样的电影剧本后,一字不改就可拍成电影,因为这些电影剧本是用电影思维写成的,视觉感很强,如玛格丽特·杜拉所写的《广岛之恋》。更何况,西方一些著名导演,如瑞典的伯格曼、英国的大卫·里恩、意大利的德·西卡、美国的奥立伟·斯通,他们自己也写出过许多漂亮的电影剧本(也并非是“脚本”或“对话本”)。为什么这些导演在拍摄前要写出一个详尽的电影剧本来呢?这可能和上面我们引用过的伯格曼的话有关,“通过纸上的文字从逻辑上来证明他的影片构思是否确实行之有效”。可见,我们说西方电影界把电影剧本看成是“半成品”,这是事实,也是一种倾向;但它又不是事情的全部,因为在西方确实还存在着大量的优秀编剧和优秀的电影剧本。
总之,我们不想否认,影视剧本并不等于完成的影视剧;我们也承认,银幕或屏幕形象在表现光影、色彩和构图时,要比文字形象更为直接和鲜明,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把文字形象转化为银幕形象时,有些影视艺术上的处理,如镜头、构图等等,恰恰是需要影视导演加以发挥和补充的‘。但是,最为重要的是,影视剧本已向再创造者们提供出包括思想和艺术这样两个方面最根本的内容。何况,导演对剧本的补充和改动,恰恰也“是在与剧作者那总的、根本的意图相符合”的情况下实现的,因此,“导演在体现剧作者的作品时,总是应当力图尽可能更深刻、更充分、更丰富地展示出正是作者意图中所包含的东西,而不是、自外
面’加进去一些与电影剧本的实质和精神、与它的艺术形象结构格格不入的东西”。所以,虽然一部影视剧的主要创作者是影视剧本的作者和导演(他领导着整个摄制组的工作),一部影视剧的成败也往往取决于他们两个人的努力,然而,正如希德‘菲尔德所言:“一个电影导演可能用一部很好的剧本拍出一部很糟糕的影片,但他绝对不可能用一部很糟糕的剧本拍出一部很好的影片。”这说明,剧本在影视中所起的正是“基础”的作用。
无论是国内或国外电影界的有识之士,都曾肯定影视剧作的“基础”作用。在我国,许多影视界的知名人士都曾极力主张:如要提高影视剧的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影视剧本的质量。在国外。一些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和电影艺术家,也都确认电影剧本的地位和作用。如巴拉兹说:“有声电影诞生后,电影剧本就自动跃居首要的地位。” “自动”二字是说得十分贴切的,它既含有“有声电影诞生后”的那种形势感,又有电影编剧在这种形势下自身得到提高后的那种“当仁不让”的自豪感。
影视剧本的地位和作用,还可以从“没有好剧本就拍不出好影视,,这个角度来得到论证。苏联的杜甫仁科说:“艺术电影是以文学,即电影剧作为基础的,因此,影片的高质量首先要以具有创作上真正的优秀的剧本为前提。”他又把电影剧本的作者称之为“在纸上设计影片的总设计师”。日本著名电影导演黑泽明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就说得更为透彻了:“弱苗是绝对得不到丰收的,不好的剧本绝对拍不出好的影片来。剧本的弱点要在剧本完成阶段加以克服,否则,将给电影留下无法挽救的祸根。这是绝对的。无论拥有多么优秀的导演力量,也无论在导演时做了多大的努力,结果也无济于事。当然,导演对剧本要尽一番努力,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正因为有人把这种努力和导演混为一谈,所以才认为导演能够掩饰剧本的缺陷,那完全是一种错觉。总之,一部影片的命运几乎要由剧本来决定。我甚至认为,抓住一个好的剧本是导演艺术的第一步。”结合中国电影的情况,可以证明黑泽明的话是非常符合实际的:几乎没有一部好影视剧,不首先来自一个好剧本;我们也找不到这样的实际例子,一部好的影视剧竟然是根据一部十分糟糕的剧本拍摄出来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导演才会四处物色好剧本,他们并不认为,剧本对他们的“二度创作”来说是无足轻重的。也正因为如此,当我们的影视处在不景气的时候,领导上也往往要从抓影视剧本的质量开始。影视剧本是“一剧之本”。这已是一句常被影视界强调的话。
在结束对影视剧本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的探讨时,自然也会使从事影视编剧工作的人们产生出一种重大的责任感。如黑泽明所说,“一部影片的命运几乎要由剧本来决定”,这就意味着:电影剧本的地位和作用也只有在有才能的编剧手中才得以体现出来;同时,它也很有可能丧失在一个无能的电影编剧手中。
- 上一篇:剧本-一剧之本(一)
- 下一篇:语言基本功训练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