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文化:色彩丰富、样态重叠的艺术景观(五)

二、云南花灯

1、什么是云南花灯?

200581415日两天的《春城晚报》分别在“云南新闻”要闻版A2和“文化都市”B14版对云南省花灯团一行40余人参加举办于瑞士的“日内瓦夏季国际文化旅游节”的8场演出作了新闻报道和活动速写,标题为《云南人瑞士上演花灯大戏》和《云南文化倾倒瑞士》。看内容,这次文化盛事中,云南文化代表团带去的节目是名为《云南风》的花灯歌舞和名为《魅力云南》的摄影作品展,与“花灯大戏”无涉。

花灯还不就是“戏”。

花灯是广泛存在、长期活跃并流行于中国南方许多省份民间的一种表演艺术样式。滇、黔、川、鄂、湘、赣、桂、粤等省份,都有花灯这种歌舞演唱形式的艺术流行或存在。之所以在花灯前冠以“云南”二字,就是在地域区划上表示花灯因地域不同而在该种艺术样式上显现出来的地域色彩的不同。云南是一个花灯歌舞之乡,花灯文化流布的广度,甚至超过滇剧,是几乎全省境内的文化生活中为汉族和各族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最通俗便捷的抒情表意的艺术手段。按片区分,滇中的昆明、呈贡、玉溪、华宁花灯;滇东的嵩明、师宗、罗平花灯;滇东南的丘北花灯;滇南的建水、开远、蒙自花灯;滇西的禄丰、禄劝、武定、楚雄、姚安、大姚、元谋、祥云、弥渡花灯;滇东北的曲靖、巧家、宣威花灯等等,由于地区音乐舞蹈文化基础不同,对同属花灯的影响也各自不同,因此云南花灯是一个流派纷呈、色彩各异的概念。花灯音乐舞蹈的构成,来自本地山歌野调与民间舞蹈,明、清时期汉族地区小曲小调歌舞表演和外来戏曲音乐三部分。花灯作为民间土风乡习发展起来的春天祭祀性质的社火活动,本来就是一种开放接纳与混融的文化活动,后来发展为纯然的艺术表演,还遗留一些兼容痕迹,亦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但是,当我们说到花灯,应该有这样的意识:这个概念可能包含花灯小唱、花灯歌舞、花灯小戏、花灯剧四种在花灯文化系统里的不同层次的内容。花灯既是一种民间小曲的演唱艺术,又是一种热烈风趣的歌舞表演,有时根据表演内容歌舞、演唱的演员会有一些简单的装扮,应答唱和,叙演一个小故事,描述一个生活小场景。这些,都是花灯艺术在民间存活的常态样式。这些样式,就是花灯演唱、花灯歌舞和花灯小戏所指称的样式了。花灯大戏或者是花灯剧,则是一种保留了花灯传统的歌舞对白表演唱的传统手段,在场面呈现、故事叙述、戏剧结构等方面要求更高的一种表演艺术样式。它不仅仅是容量变大了,而且是按照戏剧结构的要求来组织歌舞表演,为戏剧规定情境中的人物、冲突、事件、矛盾而服务的。所以,花灯既指一种民间音乐歌舞的表演形式,也指在这种音乐歌舞表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花灯小戏和花灯剧。

2、花灯的古老性

一般认为,花灯作为中国南方广泛存在的一种民间艺术,很早就产生了。据信,与一种称为“社火”的民间祭祀风俗有关。而云南花灯,则在明、清汉族地区散曲演唱和少数民族山歌小调的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向别的戏曲剧种在音乐上有所借鉴吸收。明代谪贬云南的状元郎杨慎曾经写有在云南观社火节庆活动的诗歌,记载了可能是花灯歌舞或其他民间歌舞演唱混杂狂欢的盛况。

“雪白梅花映粉墙,秋千架底月昏黄。

花边队队红妆出,月下飘飘翠袖香。

平地交飞金蛱蝶,半空对起锦鸳鸯。

滇歌僰曲齐声和,社鼓渔灯夜未央。”18

显然,从诗文描述的春社活动看,是热闹非凡的。另外一首诗描述说:

“春光处处总相宜,春社年年花柳时,

瀓阳社事春更好,花堆锦绣柳攒丝……

仕女纷纷如云至,冰纨散落金钿坠,

看罢梨园日已陈,黄昏造势灯花炽,

画鼓争敲笑语浓,遥指儿童戏大龙。

西巷茶歌犹未歇,秧歌东唱又重重。”19

诗文里描绘的花灯歌舞演唱与龙灯皮影、狮舞杂耍、渔火社鼓,杂然并存,好一番热闹景象。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节庆活动,庆丰、祈福、禳灾、娱神和娱人都混融在一起了。这个时候,民间歌舞表演里演变为戏剧就只一步之遥。从“道情”性的花灯演唱到情景抒情、对抗竞赛的应和对唱,从纯粹的歌舞表演到事件场面的呈现或故事的叙述,歌舞表演与说唱艺术、与鼓书答词传播方式相结合,歌舞形态还在,但结构形式却走向了戏剧。最初,只有一些从结构到表现的充分程度都还幼稚的歌舞表演,如《大头宝宝戏柳翠》、《三星贺寿》、《鷸蚌相争》、《丑公子与花姑娘》等等;后来,出现了故事内容增多,扮演因素加强,但“戏份儿”不足的小戏,如《乡成亲家》、《包二接姐姐》、《劝赌》、《马前泼水》、《渔家乐》等等,载歌载舞,唱和应答,诙谐调笑。到后来结构增强、内容增多,人物情节戏剧性增强,这才向花灯剧发展。

但说花灯的古老性不仅仅在于这些因素,而在于花灯的存在形式很可能是现今戏剧文化里形式最显戏剧文化进化过程原初形态的艺术样态。社火,显然是看灯、赛灯、耍龙、舞狮、杂耍、幻术、巫术、皮影、歌舞等等文化行为杂合混融、彼此渗透、“百花齐放”的文化盛典和艺术盛事。考察花灯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对于考察戏剧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关系重大。因为,云南花灯显现出来的生存发展环境,正是中国戏剧早期在中原发展史的某一个阶段可能的生存环境。音乐、舞蹈、演唱、说唱、对白混融于其他表演艺术的特征,也遗留着中原汉唐“百戏”、“参军”古老艺术的影子。

3、花灯的群众性

明、清之间,云南少数民族的情歌山调与外来的社火活动所唱的杂调小曲相混融,成为云南春节、元宵节之间节庆活动的文艺形式。后来推而广之,花灯演唱、歌舞表演和吸取活动并非一定在春节,“社火”的节令性逐渐为人民自娱自乐或文化生活需求的实际所替代。诗云:“管弦春社早,灯火夜街迟”20女子荡秋千,男子观看喝彩,又耍龙助兴,对歌唱灯。而男女老幼,人花相映,狮虎争胜,鱼龙漫衍,每年春社,花灯成为了人民表达生活愿望和生命热情的重要形式。

云南花灯发展史上的新灯、老灯的分界,一般说是1927年前后玉溪花灯为代表“新灯”进入昆明,逐渐取代了昆明茶园酒馆的老派的花灯演唱。作为“新灯”玉溪花灯,除了音乐变化,长于吸收和创新之外,最大的特点是以花灯形式编演故事时事。当时影响很大的《出门走厂》、《双接妹》和《大放羊》等小戏,就是代表。风趣诙谐,泼辣生动,生活气息浓郁,深得人民群众喜爱。更大的贡献来自王旦东领导的“云南农民花灯运动”对花灯容量的扩大,让花灯表演、歌舞小戏发展成为“云南花灯歌舞演故事”的地方戏曲,为人民喜闻乐见,为全民抗战、反日本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云南戏剧文化中最有深厚文化基础、最有亲和力、因而也最普及的地方戏曲样式。新编花灯调《抗战十二花》、《抗战十二将》、《送郎参军》,创作花灯剧《张小二从军》、《枪毙罗小云》、《汉奸报》、《新投军别窑》、《茶山杀敌》在当时获得了争相搬演传唱的影响。他说:“山歌,小调、花鼓等宜于将抗战原则口号化,抗战故事抒情化、通俗化。花灯,却兼有旧戏、话剧、山歌、小调、弹词、花鼓灯六种之长,换句话说,以上六种工具所能表演的题材,它都能表演……”21花灯兼容各种表演形式,是一种文化承载能力极强、情感表现性十分便当直接又易于习唱掌握的艺术样式。所以,经历了许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花灯在云南城乡,尤其是农村、山区,仍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笔者幼年在楚雄看到的不同的汉族花灯和彝族花灯的相同的热闹,与后来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在大理州弥渡县密祉乡看龙灯队表演、看“人人会唱灯”的花灯之乡的农民群众看花灯剧演出22的热闹,都一再显示花灯在云南文化中的群众基础和生命力。

王旦东对云南花灯的贡献是巨大的,云南花灯的新、老之分,本质上更应该以他的“农民抗战花灯运动”为分水岭。因为,新灯之“新”,在于吸收借用山歌夜调或戏曲音乐来丰富自身,创造新调;在于内容接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使民间生活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显现了艺术精神、文化内容的新;在于采用话剧、滇剧乃至电影的手段或方法增加花灯体的戏剧的内容含量和表现能力,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些精神,延续至今,这正是花灯剧生命力之所在。

 

4、花灯流派、花灯小戏与花灯剧

我省戏剧界前辈金重先生等人在《云南花灯》中将云南花灯分为九大支系:

昆明花灯、呈贡花灯:它们保留的明清小曲及明清剧目最多;

玉溪花灯:是新灯的代表,在省内影响最大;

密度花灯:与白族艺术有密切关系;

姚安花灯、大姚花灯、楚雄花灯、禄丰花灯:它们保留的歌舞多,民歌多而没有明清小曲;

元谋花灯:是滇北一带花灯的代表,……其活动跨越及砂浆而达会理等地,因此在艺术上和四川有许多交流;

建水花灯、蒙自花灯:建水花灯的特点很突出,被称为“彝族花灯”;

嵩明花灯、曲靖花灯、罗平花灯:它们的集体花灯歌舞有特点;

文山花灯、邱北花灯:与壮族艺术有交流;

边疆地区的花灯:民族歌舞之外,也有花灯流传,如思茅傣族地区。23

但是,花灯歌舞、花灯演唱无论怎样繁荣,如果不是具有人物扮演和一定故事长度叙述的表演,还不是戏剧。当群体歌舞、山歌对唱、杂耍表演、装神弄鬼变为对历史和生活的装扮性表演、世俗化叙述与场面性表达,就进入了戏剧文化的领域。诗云:

“南村北村同塞深,大男中南粉墨新。

大男昂长扮项羽,中男学扮虞美人。

下台不除紫巾岸,收场不洗翠眉颦。

但逢相识即拉饮,肥肉大酒欢良辰。

明年多收十斗麦,为君再把粉墨匀。”24

花灯歌舞就是一种民间歌舞演唱的表演艺术,抒情、热闹、风趣,诙谐;花灯小戏在此基础上具有了一定的戏剧场面的表现、戏剧人物的扮演和小小的故事叙述,成为了小生、小旦、小丑为人物类形特征的容量小,时间短的花灯小戏;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剧种会被社会需要所催生,花灯小戏容量满足不了生活表现的内容时,花灯剧便应运而生了。王旦东的抗战花灯从剧本文学、舞台美术、表演等方面极大地借鉴了包括话剧在内的其他戏剧文化因素,使得一种民间小戏变成了一个大剧种。音乐特征和表演样式依旧,规制容量却扩大了。

 

floyd 发表于 2007-3-23 10:11: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日志分类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小站公告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最新日志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最新回复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最新留言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用户登陆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博客统计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