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的艺术特性(一) 

一、相声的形式

 

 相声在曲艺中是取得成就较大,影响最深的一个艺术形式。在现代相声中,一般认为,由清代同治年间的民间笑话演变而成,起源于北京,随着相声艺人的流动,逐渐成为全国性是民间艺术。相声通常是用北京话表演,现在各地相继出现了以当地方言表演的“方言相声”。相声以其讽刺幽默见长,以引人笑为特色,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达手段。相声的形式有:

 1.单口相声。

    是一个演员单独表演的相声。是一个由一定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一串完整、有组织的包袱构成的艺术作品。它将风趣而幽默的笑料寓于曲折的故事情节之中,用一连串幽默的笑声来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直到高潮而结束。

 单口相声在创作中,一般多采用第三人称。它在叙述情节的来龙去脉中,多采用反问式的手法,代替观众给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给以解答。它还可以根据内容发展的需要,出现各种不同的人物,并且还能随时插进去,对这些人物的行为或言论给以评价,加以褒贬。

    相声主要以“说”为主,因而创作单口相声一定要有精练的词句,幽默的情节,切忌语言拖拖拉拉,情节平铺直叙。

 单口相声和故事的区别是,故事可以不让观众笑,单口相声必须让观众笑。

 2.对口相声

 对口相声是甲乙两个演员对说的相声。它是相声形式中最基本的一种。

 这里甲为“逗哏”,乙为“捧眼”。“逗哏”是表演的主角,“捧哏”是配角,演出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逗哏”的,过去相声艺人学说相声先学“逗哏”。“捧哏”就是“逗哏”的出了漏子,“捧哏”的好给捧着。“捧哏”和“逗哏”相比,看起来“逗哏”的台词多,“捧哏”的台词少,但实际上“捧哏”的表演难度很大,“包袱”能否铺平,解开,抖响,“捧哏”起到很大作用。“捧哏”的要讲究不洒场,不漏水,严丝合缝,还得背熟“逗哏”的台词,这样才能发现漏洞及时弥补,发现“逗哏”的离了谱,“捧哏”要巧妙地领回来。老艺人说:“逗哏”是摇船的,“捧哏”是掌舵的。

 对口相声在表现内容和体裁上比较丰富。有叙事体、代言体和论文体等。 由于对口相声在表现内容上不完全相同,因而,它的创作格式也不一样,又可以分为:一头沉、子母哏,贯口等表现特征。

 3.群口相声。

 群口相声又叫“群活”,也叫多人相声,是由两个以上相声演员进行表演,多人相声是由“子母哏”演变而成的。群口相声除去“逗哏”和“捧哏”以外又增加了“泥逢儿”,即由演员丙或丁来担任的角色。群口相声由于增加了演员,人物可以各自分担一定的责任,使相声的表演更加细腻,结构更加严谨,气氛更加热烈。群口相声在演员的“逗”、“捧”、“泥”这三者关系处理上虽然要求严格,但这种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影响情节展开的情况下,有时也可以适当地变化三者之间的角色,但在交换时一定要交代清楚,主线要分明。

floyd 发表于 2007-3-20 12:02: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相声 艺术 特性 
  • 发表评论: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日志分类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小站公告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最新日志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最新回复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最新留言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用户登陆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博客统计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