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欣赏初论(四)

关于戏剧的时空

 

关于戏剧的时空问题,大家知道,中国传统戏曲具有写意性特点,以鞭代马,安步当车,在舞台上跑上一圈就等于跨越了千山万水,舞台上站立了几个兵卒,就等于集合了千军万马。

现代戏剧具有写实性特点,特别是自然主义、现实主义戏剧得以发展之后,人们往往以在舞台上创造出真实的生活幻境为能事,这就出现了镜框式舞台的第四堵墙,也出现了舞台布景的真实化倾向,观众看戏的时候,仿佛是隔着透明的第四堵墙审视别人的生活状态。但是,所谓现实主义也不是那么写实的,所谓真实,只有在它有利于表现人生状态及其内在意韵的时候,在它有利于把观赏者带入审美境地的时候,它才具有意义。戏剧从来都不可能是实生活的照搬,它应当是最具有审美意趣,最能显示人性深度的一段生活的集中再现。

戏剧的存在,与人类本性中的游戏性、娱乐性有关,这样讲,不是说戏剧是人们无聊时的消遣,而是要强调戏剧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娱乐性特征决定了戏剧时空的假定性,欧洲古典主义戏剧时期,人们提出了戏剧的“三一律”原则,即要求戏剧所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要特别集中,不应当让一个角色出场时还是黄口小儿,闭幕时便长出了胡须。但是,后来,戏剧所表现的时间、空间跨度越来越大,舞台有限的时空必须被打破,三一律也就成了陈规陋俗。

在现代戏剧中,舞台的假定性被极大地发挥着作用,比如在戏剧《万水千山》中,“闻所未闻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被集中在不到三个小时的舞台时空中,做了概括、典型、凝练地表现,在艺术上充分发挥了“以小衬大”,“以少胜多”的效果。又比如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戏剧开场时,两个流浪汉的活动场景中,有两棵光秃秃的树,可是在戏剧快要结束的时候,这两棵树的树梢上出现了几片叶子,这是预示着时序由冬到春的转换吗?恐怕也未必需要那么坐实地去理解。在《等待戈多》中,剧作家通过景物的微妙变化说明,在物换星移、沧桑变换的过程中,人们等待的对象从来没有来,连它存在不存在也似乎是难以确定的,因此,人们的等待除了空耗时光之外,便是只能印证人生的无奈。因此,舞台的时空除了表明人物活动于其中的自然时空之外,多半还具有象征性的诗意特点,它是为了烘托人的情绪氛围、构筑戏剧情境而存在的。

在观赏戏剧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戏剧时空的转换,否则就比较难以理解戏剧情节的发展。在舞台上,时空的转换主要通过幕与幕之间的场景转换来完成,比如《日出》的第一幕、第二幕的场景是大饭店,而到了第三幕,场景变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发生在新的环境,一个下等的小妓院里。舞台有时也利用暗转,即灯光暗淡后实现场景的变换。有时则利用剧中人的台词,交代幕与幕之间已经发生了的事情,点明虽然景物无甚变化,其实已经是经过了若干年,角色已经处在新的时空中间了。

了解戏剧时空的转换,目的还是为了对戏剧的情节发展和整体意韵有一个清醒、准确的印象。

floyd 发表于 2007-3-23 15:21: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戏剧 欣赏 初论 
  • 发表评论: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日志分类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小站公告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最新日志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最新回复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最新留言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用户登陆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博客统计
    无锡南洋剧社博客
     
    Powered by Oblog.